小伎俩难逃法眼
——贵州省遵义市一家“黑心棉”加工厂见闻
图为工人正在加工“黑心棉”。
□ 本报记者 徐 风 文/摄
11月25日,记者随同国家质检总局执法人员来到贵州遵义市雪花棉絮加工厂南山分厂探访。据举报,这家企业制售“黑心棉”。
在厂内相距不到20米的左右两面墙上,各有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客户:我厂现在主要生产加工工业用棉絮,非生活用品,只用于蔬菜、冷库保温及车辆家具运输。特此声明,望各位领导及各位客户支持。”红底白字,格外显眼。
诡异之一:工业用棉絮?
看到这段文字的第一感觉是,举报这家企业制售“黑心棉”的那封信有没有搞错?如果“主要生产加工工业用棉絮,非生活用品,只用于蔬菜、冷库保温及车辆家具运输”,怎么能说这家企业制售“黑心棉”?
遵义市雪花棉絮加工厂南山分厂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宫山镇,有两个共约2000平方米的库房,厂房面积至少有3000平方米。库房的分区格外讲究,原料库 分生活原料区和非生活原料区,成品库分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区和非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区,都用精致的标牌标示得明明白白。就连长期从事“黑心棉”打假的专业 人士都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种先进的管理办法在正规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都不多见!如果确实存在制售“黑心棉”的问题,这家企业的老板肯定是位“高人”,对 相关法律法规和“黑心棉”打假“吃”得十分透彻,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得到了“高人”的指点。
据“黑心棉”打假专业人士介绍,和以往常见的“黑心棉”作坊不同,这是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生产车间有配棉机1台、清花机1台、梳棉机6台、网纱机1 台、研磨机11台,生产絮用纤维制品的设备应有尽有,构成一条完整的流水生产线,机械化程度较高。生产车间的整理台上,还有“非生活用品”的不干胶标签, 少部分成包棉胎的外塑料袋上也贴有这种标签。